新闻资讯

“月满晴川——2016阁迎中秋诗会”邀百名市民赏月

来源:原创文章 发布时间:2016-09-19

 

晴川阁自明代建阁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把酒临风、吟诗作画的胜地,明代诗人傅淑训以“自经崔灏题诗后,别是人间翰墨场”来赞誉晴川阁。1986年晴川阁重建对外开放至今已三十载,“晴川中秋诗会”已成为凸显武汉城市魅力的文化品牌。为赓续传统历史文化,晴川阁大禹文化博物馆于2016914日晚举办了“月满晴川——2016阁迎中秋诗会”活动。

活动包括:一、非遗文化展示。武汉大禹治水传说是晴川阁大禹文化博物馆申报的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晴川阁不仅要保护传承大禹文化,更是非遗文化的宣传阵地。中秋之时,广大市民来这里不仅欣赏到京剧、木偶、古琴演奏等多个非遗项目的展演,更可感受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魅力。

二、《晴川阁艺术摄影大赛优秀作品展》。作为今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和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之一的“晴川阁艺术摄影大赛”,结果已于近日揭晓。经过专家评审,共评出一等奖2幅,二等奖3幅,三等奖4幅,优秀奖15幅。作品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晴川阁景区的人文景观,是对大禹文化这笔宝贵文化遗产的有力宣传,广大市民在审美的同时,更懂得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评选出的优秀作品于中秋、国庆期间在晴川阁主楼展出,获奖者受邀参加了914日晴川中秋晚会活动,并现场颁发证书和奖金。

三、《月满晴川——王贤仲书法艺术展》。中国书法艺术是国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独特的艺术门类。为丰富广大市民的节日文化生活,增进宁、汉两地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合作,南京博物院与晴川阁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联袂推出《月满晴川——王贤仲书法艺术展》。

王贤仲,1958年生于古城南京,现供职于南京博物院。自幼临摹《麻姑仙坛记》《张迁碑》《礼器碑》《石门颂》等书帖,因职业喜好,对史学、考古、哲学、宗教等诸科均有涉猎,融通并蓄,书法作品曾被省、市博物馆及爱好者收藏。在书法研修和创作中,王贤仲将“艺无止境”作为笔耕墨耘之座右铭,他以为,“书为心画”,追求“人品和书品的和谐统一”,以达“心绪和意境的完美结合”。此次展出的20余幅书法作品,师古不泥并气韵浑成。那些点、线、面、形、色和浓、淡、润、枯似跳动的音符,让人深有余音绕梁、意犹未尽的感受。 

本次晴川中秋诗会活动,共有100名市民于914日晚受邀来晴川阁大禹文化博物馆免费观看了晚会。局领导马勋标、张宏斌一行出席晚会现场。湖北省电视台新闻公共频道对活动进行了现场直播报道,湖北经视台、武汉电视台1套、5套、武汉教育台、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等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