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记忆中的年味——老河口木板年画

来源:原创文章 发布时间:2020-01-14

       民间年画、门神画,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是我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

       老河口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中的一种,诞生于湖北老河口,它又被称为南派木版年画,与北方的杨柳青木版年画遥相辉映。2010年,老河口木版年画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

       老河口木版年画的制作通常选用纹路细密的梨木板材,经拼板、刨光、描样、雕刻、印刷、着色诸工艺制成,颜料选用中国画颜料和自制的植物、矿物颜料。

       其作品内容大多取材于历史戏剧、演义小说、民间故事、传说,也有适应需要刻制的农历、农事谚语,书法条幅等。其题材广泛,表现质朴、原始,有着强烈的民族原生态气质。

       在绘画表现技法上,追求构图饱满、充实而层次分明,形象形态刻画自然合理,高度概括、提炼、夸张,突出人物动态,给人以殷实、热闹的审美感受。在雕版刀法上,法度严谨,刚柔相济,拙中见巧,呈现出古朴稚拙的南派传统木版画独特韵味。

       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近三百年时间里,老河口木版年画传承不绝。第四代传人陈义文老人见证了年画的兴衰沉浮,是老河口年画的唯一传承人。2009年,陈义文所住的小巷被命名为“陈义文巷”。2011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为陈义文颁发了“中国木版年画抢救与保护工作特殊贡献奖”。

       如今,陈义文老人的孙子——陈洪斌先生接过爷爷的“衣钵”,成为第五代传承人,担负起老河口木版年画保护传承的重任。

       为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与保护,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修复文化发展断层,晴川阁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特推出《记忆中的年味——老河口木版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期从1月14日起到2月10日,向阁迷们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的传统魅力。

       同时,晴川阁在春节年关营造起喜庆的节日氛围,为亲爱的阁迷们送上“‘鼠’你好运”的祝福哦!